赵氏家族

 

    太湖赵氏为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应该说,赵朴初先生是深深得益于其源远流长的家学。在嘉庆六年(1801),朴老六世祖——状元赵文楷从琉球归来,应家人的要求,曾亲任纂修,组织编修了《赵氏家谱》,这套家谱现无法寻找。同治八年(1869),赵文楷之子赵畇担任主修,孙赵继元担任纂修,在原谱的基础上,重修《赵氏家谱》。距今百余年,今一赵氏人家还完整地保留了这套家谱,为我们研究赵氏家族提供了准确而完整的资料。这套家谱中编有《家传》,校为细致地记录了赵氏先祖的一些情况,特记如下:

  

    太湖赵氏系出宋朝赵氏皇族后裔。始祖赵雄一,字伯英,生于元皇庆二年(1312)。于元中叶,自江右迁居安徽省太湖县玉望村(今望天乡宝坪村)。这里群山环绕,小桥流水,古木苍苍,飞鸟往来,风景非常优美,被认为是风水宝地。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云:

 

龙虎地,

 保驾山,

       狮象锁水口,     

    日月把门关,  

     三面钟鼓响,  

   中间骆驼昂。

                               

    形象地描绘了这块人间胜境。元末,战乱频繁,赵雄一借助于这里四面皆山的地形,筑砦于村南之险峻处,保全了一乡之人。赵雄一乐善好施,救活了不少人。闲时则穷山水之乐,常往来于村北之黄柏山。其后人还在黄柏山上为其构祠塑像以祀之。赵雄一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葬宝坪骆驼卸宝山之阳。                                                

    七世祖赵彦逵,字鸿渐,为太湖赵氏读书人之始,贡生,直隶顺德府经历,明敕授修职郎,诰封朝议大夫。家中有一些田亩,让族人佃种,却从来不向他们要租。有人自恃强悍,连一斗米也不愿交纳,赵彦逵看到这种情况,一点也不生气,表现非常淡然。其原配陈夫人更是好善乐施,村里儿童戏捕蜻蜓,陈夫人就拿出钱,买来这些蜻蜓放生,并嘱咐不在捕捉。   

 

    八世祖赵璧,字连城,号廷聘,少年就聪颖而有才学,在太学读书时,深得大司成所器重。万历戊午年间,他的名字曾登上贤书,可是考了几次都没考取。后来当了高邮州学正,教学生很有名声。曾当乐平县令时,碰上一个饥荒年,老百姓交不起赋税,他就捐出自己的俸钱,使很多老百姓得以生存下来。后又当了浙江庆元县令,在任九年,名声越来越大,去任时,当地人立祠祀之。后来晋升建宁府同知,打击盗贼,清理财务,做了不少事,上面还打算提拔他。赵璧得知这一消息,却以时事较为复杂,辞了官,回到老家,诗酒自乐,享年82岁。其事迹在《郡志·宦迹传》也有记载。                                      

 

    九世祖赵之琦,字嗣重。父亲赵璧在外做官,之琦小时留在家中,侍奉祖母,非常周到。后随父在浙江做些事,得到的都是极好的评价。中年时,读书于龙眠山中,每日闭户潜修。当时,正值明末,起义军风起云涌。赵之琦在江宁买下房子,迎父同居。壬午年,太湖县城被攻陷,使全家得免于难。清朝建立,回到太湖,父亲病故,非常悲伤。赵之琦84岁而终,生了四个儿子,皆有文名。其事迹在《郡志·孝友传》也有记载。                     

 

    十世祖赵世杰,字迈恒,号省斋,赵之琦之四子。生性俭约,也喜欢接济穷苦人。岁贡生,候选训导,赵士杰以年纪大了为由不想出去做官,优游于四方。去世时60岁。 

 

    十一世祖赵象贤,字崇义,号一泉,赵世杰之三子,即赵文楷之祖父。父亲去世时,赵象贤才十几岁,就开始管理家务。24岁援例入赀补云南和曲州录事参军,和曲州地处蛮荒之地,很难管理,赵象贤在位却治理得井井有条,很有清廉的名声。进入而立之年,仕途不顺,家中几位夫人又相继故去,使赵象贤日益厌弃世务,便进入武昌太乙宫修道。后吏部调其任四川汉州录事,勤勉于事,当地人爱之如父母。赵象贤非常仁慈,不遗余力地救济贫苦的人。四川素称天府之国,许多穷人都跑到那儿去,遭途中风雨造成疾病死亡者卧满路边。赵象贤捐出自己的俸钱,造了一处宇舍,称之为“栖流所”,凡流民中患病者都可进入该所,请来医生诊治,冬天给棉衣,夏天给扇簟,死者给棺木安葬,病愈者酌给路费送其回家,救活了不少人。赵象贤不以此居功,把这份功劳让给州牧,州牧得以升迁。告老还乡时,赵象贤两袖清风,身无分文,处之泰然。赵象贤还经常对其孙子赵文楷说:“古人言,一命之士苛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吾济人多唉,若辈其有兴者乎?”后来的事情,果然如赵象贤所说,赵向贤去世后,与马夫人葬于今宝坪村象形山,墓至今完好。同治、民国《太湖县志》均有其传。

 

     十二世祖赵学浩,字配两,号恪亭,赵象贤之长子,赵文楷之父。弱冠之年,补邑弟子员,就开始有了文名,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而更加刻苦。冬天围着炉火握管不止。夏则于橱中读书,夜漏三更,还能听到他的读书声。写文章,拿起笔来一挥而就,但是多次考试都榜上无名。著有《制艺》百篇,《西蜀游草》二卷,不存。赵学浩中年时,家境日下。父亲好道习静于武昌,赵学浩每年都徒步去省视父亲,住上一两个月才回来。父亲在四川做官,赵学浩到四川去服侍父亲,父亲要他回去,他在回来的路上想到父亲无人照顾,又踏上了归途。中间往返万余里,经新滩,越剑阁,他却没有一点为难的情绪。父亲作为廉史,不能顾及家人,赵学浩生活十分清苦,靠替人教书谋生。去世时年仅47岁。葬今宝坪村蚕伯冲,墓至今完好。同治《太湖县志》有传。

 

    太湖赵氏家族到十三世祖赵文楷,铭记家训,继承家风,勤学苦读,一举考中状元,又以钦差身份出使琉球国,而享誉海内外。后代子孙繁衍,翰林、进士、举人不断,气运极盛,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大家族。

  

    赵家家族其他名人

 

    赵文元,字甸南,号善甫,为赵文楷的堂兄,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举人,后进京参加会试,考了五次都没有考取,但是他并不感到沮丧,在京城住了十年。逢朝廷修《四库全书》,总校诸公争聘他参加编校工作。

   

    赵文灼,号俊心,赵文楷堂弟,从小就读于赵文楷家,深得赵文楷喜爱,其在望天一带享有较高的声望。

 

    赵文杞,号次峰,赵文楷之胞弟。父去世时,文杞才四岁,赵文楷以兄兼师,教养备至。赵文楷在外为官期间,家事皆由其料理,井井有条。赵文楷去世后,赵文杞幕游四方,晚年居家,莳花种竹以自娱,工书法,仿赵文楷笔意,人们都说神似。

 

    赵孟儒,号克斋,赵文楷侄,学识渊博,深得赵文楷器重。《赵氏家谱》记载:“值赵文楷出使琉球,选从客,海道险远,人惮从行,赵孟儒奋然请往。”由此可知,赵文楷出使琉球还带了一位从客,即其侄赵孟儒,从琉球归,才识益壮,参与了家谱的编纂工作,晚年迁居陕西。

 

    赵孟煦,字景莱,赵文楷侄,赵文楷也很喜欢他,曾将他带到北京,并为他捐了监生,又随赵文楷到山西,授之诗文书法。他的字写得很漂亮,向他索要的人非常多。

 

    赵孟然,赵文楷之长子,为妻赵夫人所生,赵文楷未中状元之前时,他在家“守庭训,能读书”。

 

    赵继芬,赵孟然之长子,以优贡任陕西商南县知县。

 

    赵继馨,赵孟然次子,县学增生,候选训导,曾帮助县令王启秀创修丰备仓。赵继馨的诗写得很好,有《小月花竹轩集》印行,今不存。

 

     赵畯,号栎民,因其生于山西赵文楷任上,又叫晋生,赵文楷次子,由妾王夫人所生。赵文楷去世时,赵畯才两岁。稍长与弟赵畇共几而读,形影相依,友爱尤笃。后来,王夫人年事渐高,赵畯以长兄之职挑起家务,使得赵畇能安心读书,终功成名就。赵畯为人正直,扶贫济困,富有爱心,同治八年(1869)病故,葬寺前河虎形山,今墓地完好。

 

    赵复泰,又名密庵,赵畯二子,娶妻湖北黄梅帅氏,光绪年(1889)进士,仕至刑部主事,直隶司行走。

 

    赵环庆,又名再庵,赵畯三子,同治十年(1871)进士,官至湖南长沙府知府,也是一位清官。

 

    赵继椿,赵畇三子,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民国初任安徽省议会副会长。安庆第一师范校校长,后人有诗赞其文:“无一平笔,无一弱语,卓识瑰词,如丰城剑气,千宵直上”。

 

    赵曾裕,字仲宽,赵继元二子,即朴老之祖父。光绪二年(1876)举人,曾参加家乡的赈灾活动,救活了很多人。

 

    赵曾槐,赵继佶之子,清末优贡,民国九年(1920)任浙江瓯海道尹。

   

    赵纶士(1890—1850),原名恩承,赵曾谷之子,朴老之叔父,出生于安庆,早年毕业于安徽高等学堂,历任师范学校教员、省教育厅视学等职,曾到菲律宾及东南亚各国考察教育。抗战军兴,安庆六邑联合中学迁至太湖,赵纶士先生任校长。建国后赵纶士先生任安庆专署和华东救灾委员会委员。1950年病逝,葬太湖县东回龙寺。赵朴初题写墓碑:“六邑中学校长赵纶士之墓”。

 

    赵荣声(1915—1995),赵纶士之长子,优秀共产党员、革命家、著名的新闻工作者。1935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燕大支部宣传委员,后被选为燕大学生会执行主席,《燕大周刊》总编辑,北平作家协会会员。1938年党中央派他到国民党军队中做统战工作,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去担任卫立煌将军的秘书,对促进卫立煌将军与八路军联合抗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解放后在中华总工会工作,曾任《工人日报》编委,后人工人出版社副社长。

 

    赵荣琛(1916—1996),第四代翰林赵曾重之孙,赵朴老之堂弟。上高中时,因迷恋京剧,考取山东省立剧院。抗战期间,他在重庆自组“大风社”,演出效果很好,被称为“重庆程砚秋”。胜利后,他到上海程门立雪,拜程砚秋为师,并随程演出,得程门心传,称为京剧名家。赵荣琛曾分别为蒋介石和毛泽东专门演出。八十年代初曾出访美国,作学术交流,在美引起轰动。著作有《翰林之后寄梨园》。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