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魂兮无我,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赵朴初《遗偈》
我常常想起赵朴初先生,脑海里不自觉地涌现这一首诗,它似乎是一位亲人的临别赠言,又仿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对生命永恒的理解,这份淡然、欣然,如皎洁之月,澄澈之水,清凉之风,照亮了我们的内心,很多迷茫和困顿因此瞬间冰释,灵魂深处的阴郁全然烟消云散。赵朴初先生的诗文和书法皆禅意幽深,洞心明性,在俗世的浮华喧嚣之中堪称醒世名言,知心之语,读之品之,如沐春风,温暖着一颗颗真实跳动的平凡可爱的心灵。
转眼间,赵朴初先生逝世已经廿五年。在这廿五年里,虽然斗转星移,时代巨变,但先生的故事一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传,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赵朴初先生,热爱赵朴初先生,研究赵朴初先生,怀念赵朴初先生。于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渐渐地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走到一起,他们相聚在朴老家乡安庆太湖,凝聚在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这面熠熠生辉的旗帜下,心无旁骛,在这里共谋一事。他们当中既有国内著名学者、大德高僧,朴老的亲友故交,还有很多国际友人、海外专家名流,他们都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深深地怀念朴老,研究博大精深的朴老思想,传承和弘扬朴老精神,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讲好朴老的故事!
这二十多年来他们潜心贯注,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做好这一件事,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取得一个接一个的丰硕的研究成果: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会刊《赵朴初研究》已出版70余期,刊发赵朴初研究专业文章千余篇,在国内外影响深远;《赵朴初书法选粹编年》《茶禅诗书赵朴初》《赵朴初书赠故乡安徽墨宝集》《赵朴初墨宝精华》《禅源太湖》《明月清风》《朴风颂》等数十部论著先后付梓面世;组织各类大型纪念朴老的活动多达数十次,凝聚了一大批有志于朴老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业余爱好者。作为一名资深的业余爱好者,我与朴老结缘已经快20年了,我和青年学者谷卿合著出版的《赵朴初书法精神探论》一书已逾15载,而我们合著的第二本书《赵朴初传:行愿在世间》也正式出版过去了11年。面对岁月的无情流失,我们仅能喟叹生命的短暂,只有好好珍惜当下平凡而美好的生活,放下我执,放下私欲,在利国利民的更大价值层面上努力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才能不负韶华,不负人生,不负我心,积极践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很是契合朴老人间佛教的思想精神。
朴老的人生波澜壮阔,细细捧读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编写的这本《赵朴初的故事》,恰似重温朴老近百年的人生传奇,跟随生动有趣的名人故事,行走在二十世纪摇曳多姿的海岸线上,领略一个时代和个人相互成就、家国山河与报国壮志合二为一的和谐乐章。该书分八个章节逐一详细讲述有代表性、启发性、趣味性的故事,涵盖勤奋好学、救国救民、播散和平、爱党爱国、清廉正直、慈悲济世、抱我乡邦和怀念永远八个方面主题,以时空为经纬,以朴老的传奇故事为坐标,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篇大文章,给读者以阅读故事的快感,名人成长成才的励志力量。
《赵朴初的故事》一书正式出版是赵朴初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尤其是它面向广大青少年朋友和普通读者,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广泛影响力,势必推动赵朴初研究在校园里播下种子,更好地传播和弘扬赵朴初先生永葆的高贵的精神品格。全书共讲述了49个经典的赵朴初的故事,有些故事我读了多遍,越读越有味道,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和新的收获,很是喜欢。比如《智送难民到新四军》《赶走日本教员》《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将赵朴初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写得立体生动,他甘冒生命的危险尽心竭力地庇护难民和孩童,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殚精竭虑倾其所有,一件件真实的历史故事犹在眼前,让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而《偷摘枇杷》《对对子和背书》《游佛图寺》《到上海读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从小聪明伶俐、天赋异禀又勤奋好学的少年形象,赵朴初自幼出身书香门第,翰林之家,父亲赵炜如毕业于安徽高等学堂,在家乡教书为生,书画俱佳,母亲是一代才女,著有《冰玉影传奇》,从安庆府迁居太湖以及后来远赴上海求学,关静之大姨和关絅之大舅是当时社会名流,他们的悉心教导和赵朴初在东吴大学附中、东吴大学的优异学业都为后来赵朴初的人生成长夯实了学问和为人的根基。《借钱进京》《教训弟弟》《一顿早餐》《拼起来的床》《“三不副主席”》一篇比一篇感人,这哪里是身居高位的国家干部,他的日常生活勤俭朴实,甚至有些清贫拮据,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衣物常是用了旧得不能再旧,缝补多次还在继续使用,朴老的清廉正直可见一斑。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多次拒绝工作人员的安排,他不换住房、不要警卫员、不换汽车,住在一个极其简陋陈旧的小四合院内,一住几十年;他一再谢绝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给他配警卫员的做法,只为与邻为友,不脱离人民群众;他乘坐的汽车开了十几年也不同意更换新车,说是习惯了,实则反映了赵朴初先生处处为国家着想,减少国家的公费开支,尽可能地减轻国家负担。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诸如《写字义卖救洪灾》《与小学为邻》《不坐轿子》等故事,读后都催人泪下,赵朴初先生慈悲为怀,知恩报恩,对国家对人民对家乡一片拳拳之心,每一个细节里都深藏着悲悯与大爱。
我们阅读着这本“故事书”,仿佛在爱的细雨中呼吸世间最清新最干净最湿润的空气。这份爱的力量,来自朴老漫长而不朽的人生,来自朴老无尽意的赤诚,来自一颗高尚而充满智慧的灵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喜欢赵朴初先生,也喜欢这本由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的专家们精心编写的《赵朴初的故事》。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朴老从来不曾远去,他的传奇故事会在神州大地上代代相传,他的伟大精神也会世代传承,生生不息。(本文来源:《安徽法治报》2025年9月12日副刊版 作者:汪远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