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文章

郭兵:赵朴初——一首《金缕曲》一生教育情

时间:2025-09-11    来源:太湖县政府网 

在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上,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并非以教育为终身职业,却用一生的深情与行动,为新中国教育事业薪火相传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赵朴初——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亲密的朋友、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1907年,赵朴初出生于安庆一个四代翰林之家,其高祖赵畇、伯祖父赵曾重均曾主讲于安徽敬敷书院。父亲赵恩彤,清废科举后考入安徽省高等学堂,曾受教于著名学者严复,面对纷纭的乱世,他无意做官,在家里办了一个经馆,收童授课。伯父赵纶士(1890—1950),曾任安徽省第一师范学校教导主任、教育厅视学,并赴菲律宾及东南亚各国考察教育,后任六邑中学校长。曾借为亡母治丧之机,广发讣告,通纳仪礼,最后将所收礼物礼金全部捐献给学校,作为建校经费。此举受到安徽省政府通令嘉奖。“葬母建校”佳话广为传颂。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上海难民满城,赵朴初任难民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主持难民教育工作。1941年,生活所迫,受朋友介绍前去私立麦伦中学教书一年,后因工作需要,辞去教职,临危受命主持儿童教养院(后改组为上海少年村)工作,据统计,从194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教养院(少年村)先后收容、教育难民儿童3000多人。

 

1953年,赵朴初奉调北京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工作。由于家庭出生、个人经历等原因,工作之余,对教育工作仍然十分关心。曾为专门创作了一首《金缕曲》,让刚刚经历过特殊时期的全国教师热泪盈眶、广为传颂。

 

1979年暑期,全国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将在北戴河召开,举办方邀请民进中央领导出席。民进中央就邀请一贯重视和关心教育事业的赵朴初去参加。但是临到开会前,因有重要外事活动,赵朴初无法成行。当时分管文教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出席了会议,对赵朴初不能来,也感到很惋惜。他嘱托国家教育部一位领导捎话给赵朴初,请他写个题词,对忠诚教育事业、不畏艰难、不辞辛苦的教师予以关怀和鼓励。赵朴初欣然答应,经过酝酿推敲,把对教育、老师的满腔热爱倾注字里行间,填写了一首《金缕曲》:

 

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 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8月19日,赵朴初陪同王震副总理接见与会班主任老师,专门应邀做了讲话,并对该词进行了深情解读,说到动情处,热泪盈眶。1979年12月31日,中国教育工会安徽省委员会《给全省教工一封慰问信》专门借用赵朴初词和讲话作为祝辞,向全省广大教工表示慰问。

 

1981年11月,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该提案被编为第170号,全国政协审查决定“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1983年6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民进19位全国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提交《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该提案被全国政协编为第656号。1985年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作为全国教师节。

 

上海民进于1985年5月23日给民进中央去函[(85)沪进总字第55号]要求会中央给予大力支持,打算将赵朴初同志歌颂教师的《金缕曲》印好作为教师节礼品。此函件由民进中央送至赵朴初先生处。1985年5月30日,赵朴初先生夫人陈邦织在函件上用铅笔标注:“朴老已同意写。织”,因此1985年的教师节,上海的部分教师收到了这份珍贵的教师节礼物。

 

得知教师节设立的喜讯,赵朴初也十分激动,他决定把6年前写的《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重新工工整整地书写一幅,特别写明“一九七九年八月作,欣值本年九月十日教师节,录此以志庆祝。一九八五年秋,赵朴初”。这份手稿被送到《人民日报》编辑部。编辑们在传阅时,发现纸页边缘有几处被泪水洇湿的痕迹。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赵朴初创作时满含深情的情景。9月7日,中国佛学院召开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大会,赵朴初特地书写这首词悬挂在会场上,不仅亲自上台朗读,还郑重表示:“为了表示我对所有教师的敬意,我把过去的一首《金缕曲》重新写出来,作为礼物送给教师们。”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当天,《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在《人民日报》全文刊登,配着一幅教师在灯下备课的插画。全国许多教师将这首词抄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有很多人纷纷拿起笔,和写了许多首《金缕曲》。这首词越传越广,作曲家为它谱了曲,1986年教师节晚会上,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将其作为重要曲目演唱……后来,民进中央征得赵朴初的同意,将此墨宝送去木刻水印,复制数十幅,赠送给民进的先进教师和民进中央委员。这首词也是赵朴初抄录最多、印制最多、送人最多的一幅作品。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1.png

 

2.png

 

(来源:太湖县政府网  作者:郭兵  作者单位: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上海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