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禅师问强上座:“佛的真法身,就像虚空一般,应物而现形,好比水中月。你说说看,这个‘应’到底是什么?”
强上座说:“就好像驴子观井。”
曹山说:“你只说到了八成。”
强上座:“那师父您怎么说?”
曹山:“我说好比井观驴子。”
“驴子观井”跟“井观驴子”,乍看没什么两样,其实有天壤之别。驴子观井,不管它观的是什么井,看到的都是驴子。其实,不管它是观河、观海、观镜,看到的依然还是驴子。这头驴子就是“识心”的象征,一个人的识心中总有某些定识或成见,不管他看什么东西,就都会染上这种定识或成见的色彩,而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心理投射”。
真正的法身或自性,应该像井观驴子。驴子来看(或照)时,反映出驴子的形象;猴子来看时,就反映出猴子的形象。在这个比喻里,井是“真心”(自性、法身)的象征,真心本自清净,没有既定的知见,像干净而平滑的镜面,如实地反映外在的一切,“胡来见胡,汉来见汉”,没有任何修饰与扭曲,这才是真正的“应物而现形”,我们应该有的理想的认知方式,也是我们要明的心,要见的性。
——摘自《花开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