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六年(1091),张商英调为江西漕运史。其间,他拜谒了东淋照觉常总禅师。常总禅师是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常总禅师对他的佛法见地给予印可。
张商英后因按部(巡查部属),路过分宁。在那里,他曾召集五山长老于云岩升座说法,兜率从悦禅师最后登座,出语惊人。张商英大为赞叹。
从悦禅师是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一日,他们一起游拟瀑亭。张商英问道:“此是什么?”
从悦禅师道:“拟瀑亭。”
张商英道:“捩(lie,扭转)转竹筒,水归何处?”
从悦禅师道:“目前荐取。”
张商英正站在那儿思考,从悦禅师便道:“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张商英曾经得到过东林常总禅师的印可,他对从悦禅师的话不以为然。谈话中间,张商英不时地称赏东林常总禅师,可是从悦禅师却不认同。张商英借拟瀑亭为题,吟诗讽刺从悦禅师狂妄无知,其中有两句道:
“不向庐山寻落处,象王鼻孔谩辽天。”
从悦禅师知道张商英还没有彻悟,尚有疑滞在,所以并不在意。
那天晚上,张商英便住在兜率院里。从悦禅师便与张商英大谈佛法。谈至深夜,谈到了宗门中事这个话题。
从悦禅师便单刀直入地问道:“东林既印可运使,运使于佛祖言教有少疑否?”
张商英道:“有。”
从悦禅师道:“疑何等语?”
张商英道:“疑香严独脚颂,德山拓(同“托”)钵话。”
香严智闲禅师“独脚颂”云:“子啐母啄,子觉无壳。子母俱亡,应缘不错。同道唱和,妙云独脚。”
德山托钵的公案是这样的:雪峰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擎钵下法堂。峰晒饭巾次,见德山乃曰:“钟未鸣,鼓未响,拓钵向甚么处去?”德山便归方丈。峰举岩头全奯禅师。全奯禅师曰:“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山闻,令侍者唤全奯禅师去。问:“汝不肯老僧那?”全奯禅师密启其意。山乃休。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全奯禅师至僧堂前,拊掌大笑曰:“且喜堂头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虽然,也只得三年活。”三年后,德山禅师果然示灭。
从悦禅师道:“既于此有疑,其余安得无邪?只如岩头言末后句,是有邪?是无邪?”
张商英道:“有。”
从悦禅师一听,便哈哈大笑,独自回方丈室休息去了。
被从悦禅师这么一问,张商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安稳。五更,下床小解,不小心踢翻了尿壶,一下子豁然大彻。于是作偈:
鼓寂钟沉拓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
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
张商英不胜踊跃,去敲方丈门:“某已捉得贼了。”
从悦禅师道:“脏在甚处?”
张商英便默然无语。
从悦禅师道:“都运且去,来日相见。”
第二天,张商英便将偈呈从悦禅师。从悦禅师看后,开示道:“参禅只为命根不断,依语生解。如是之说,公已深悟。然至极微细处,使人不觉不知,堕在区宇。”说完便作颂,为他印证:
等闲行处,步步皆如。
虽居声色,宁带有无?
一心靡异,万法非殊。
休分体用,莫择精粗。
临机不碍,应物无拘。
是非情尽,凡圣皆除。
谁得谁失,何亲何疏?
拈头作尾,指实为虚。
翻身魔界,转脚邪涂。
了无逆顺,不犯工夫。
从悦禅师所说的“参禅只为命根不断,依语生解”,正是参禅人容易犯的毛病。多少人因为依语生解而错过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张商英读完偈颂,感激涕零,于是邀请从悦禅师至建昌。途中,张商英作十颂叙其事,从悦禅师亦作十颂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