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佛图寺:清幽胜似小蓬莱

时间:2016-07-26    来源:未知 

  

    佛图寺位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寺前镇老佛图乡址后,相传为东晋时天竺高僧佛图澄建,故名佛图寺。

 

    千余年来,佛图寺历尽兴衰。

 

    唐、宋两朝,是佛图寺最辉煌时期。相传沿山而建,有上、中、下三个大殿,大小寮房108间。明末,佛图寺几遭战火,损失惨重,呈现出“几经劫火佛堂孤(明邑人、庠生马一鹏《游佛图寺敬步先方伯壁间原韵》)”的景象。明嘉靖年间,太湖知县罗汝芳、王嘉宾等捐资进行了修复,由于原下殿遭火灾无法修复,便在上殿、下殿的左侧建西大殿,大小寮房40余间,寮房全部是木楼,并用复道互相连接。经历战火影响的佛图寺又得以发展,呈现出“既入门,磴道迤逶。又数十级,乃寺焉。寺皆楼,前虚后实,往来以复道通之。岚气夕蒸,缭绕栏槛,不知足下有地否也”(清鲁之裕《佛图山记》)一片僧众和合的景象。旧《太湖县志》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遭火灾;民国二年(1913)僧正修清理田山界,请照勒碑。”

 

    赵朴初生于安庆,长于太湖,1911年到1920年是在寺前河畔度过的。佛图寺及周围的廨院寺、七里庵、西云庵等,形成了浓郁的佛教氛围,给年幼的赵朴初以极好的熏陶。

 

    1985年,赵朴初给寺前河一位小学教师蔡铸锟的信中说,对儿时游佛图寺还记忆清楚:“佛图寺,小时曾往一游,犹记‘天就门’三字篆刻,彼时似未逢一僧,寺已濒荒废矣。”

 

    1948年,国民党还乡团还乡,大肆向解放区反攻。解放军藏在佛图寺的军用物资因特务告密,被还乡团洗劫一空,佛图寺也遭到破坏,大部分佛像被毁,许多僧人逃走,仅剩下释昌明一人。

 

    1950年“土改”,佛图寺所有450亩山场、120亩水田、10亩竹林被政府收回,分给当地村民管理和耕种,大殿被当地农会占用,成为农会的办公及举行会议的场所。寮房分给无房居住的农户暂住。僧人被遣,传承1600多年的香火中断。

 

    1957年,下殿被人私自拆除,材料被用于建自家房屋。1958年,“大跃进”年代,当地人拆除了上殿,用于炼铁。大部分寮房被拆,仅剩下2间寮房安排当地一无房户暂住。1963年,由于无人管理,西大殿倒塌。从此,千年古寺成为一片废墟。原寺基被当地人平整成耕地,种植农作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地人强烈要求恢复古寺。1993年,当地居士刘云、张见坤等在信教群众的支持下,着手恢复古寺。当年建起了3间房屋,其中1间做为佛殿,燃起了断绝43年的香火。1995年6月4日,释天悟法师从西风禅寺迁入佛图寺,在十方善信的护持下,加快了古寺的恢复工作进度。1997年10月,建起了大雄宝殿。1999年9月,建成客堂1间。2001年11月份,改建厨房。2006年,拆除原老房,建设了上下各4间的居士楼。

 

    佛图寺景色优美,古人写诗赞其“清幽胜似小蓬莱”。寺有著名的八景:天柱塔、飞来泉、天就门、披云石、八正桥、生白洞、一线天、祖师洞。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游于此,留下了大量的记游文字和石刻。

 

    山下的小溪边,一石平面如削,宛如一块屏风,人称屏风石。石上有明万历某年秋太湖知县王大谟题刻的《游佛图寺》五言诗一首,赞曰:“仙桥度迷途,佛塔挺白日。天工结构奇,凿空无斧……”虽大部分已脱落,但仍有少数字可分辨。

 

    寺前两块巨石当寺而峙立,一巨石横架其上,天成石门。明崇祯八年(1635),知县李盛英题“天就门”篆体三字于石门前额,笔力遒劲,直窥秦汉。门内石壁上有罗汝芳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题刻的“闵狮界陈时范仰山林鹏近溪罗汝芳乙卯秋书天石纪游”24个行书大字。史载“罗汝芳,江西南城人,明嘉靖年间任太湖知县,仁政爱民,颇有文才,喜爱山水”,在太湖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石刻。

 

    寺东百步,一泉飞悬崖峭壁间,称飞来泉。三折三迭,三迭三泻,泉流愈迭愈急,水声愈高愈远。风来泉雾飘飞,风定白练长悬。虽是盛暑,仍凉爽如秋;任凭晴日,却雨雾空。崖壁间镌有“天上来”、“尘襟洗尽”、“且来观瀑”等题刻,将此景装点得益发幽奇。

 

    寺后悬崖顶上一石柱,天然形成天柱塔。此塔险绝天工,上粗下细,高达10余米,略向外倾斜,造化神工。崖端镌有清太湖人、教谕阮裕所书“乾坤一柱”四个大字。塔底有洞,沿壁有无名氏镌刻颜体“生白”二字,得名生白洞,凉爽幽邃。洞顶石罅中开一线,名一线天,洞上飞架八正桥。八正桥边有明代福建进士陈时范题联“锦石巧留天柱塔,青山应作状元峰”。

 

    在佛图寺,流传许多美丽的传说,“姑砌山门嫂砌塔”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古代有姑嫂二仙到佛图寺游玩,见佛图寺一无山门,二无石塔,便商议建造山门和石塔。姑投机取巧,认为山门好造,就选择了造山门,嫂无法推却只好造塔,二仙相约鸡鸣时完工。结果姑先把山门造好,故意装鸡叫,嫂以为天快亮了,只好弃仅差塔顶没造好的石塔而去,故今天的佛图寺石塔无顶。

 

    佛图寺摩崖石刻展示了高超的文学艺术。这些石刻多见景而题,以文字配景,题写者表现出较高的文学才华。几首游山之诗,大处着笔,洋洋洒洒,占据大块的岩石,生动地写出了佛图寺秀美之风光和游者怡然之心情。而随处可见的小题,以一两妙词,写景状物,如“球琳”、“生白”、“洞天深处”等,极其准确而生动地毕现佛图寺之胜。而像罗汝芳等明人的题刻,行文和书法都极其随便,展示出极其丰富的人文情趣,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观赏、品味这些石刻,让人陶醉于浓厚的文学氛围里。

 

    1981年,佛图寺摩崖石刻收录入《中国名胜词典》。1982年,太湖县人民政府又将其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图寺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与天柱山相距也不到三十公里,又是名人赵朴初的故乡,镇区有赵朴初文化公园。恢复佛图寺旧日大观,对于发展旅游事业和繁荣地方文化必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任住持僧释天悟法师。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