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达摩入宫 一苇渡江

时间:2016-06-28    来源:未知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曰:“廓然无圣。”

 

    太湖禅史

 

    帝曰:“对朕者谁?”

 

    祖曰:“不识。”

 

    帝不领悟。

 

    对于追求明心见性、净智妙圆的禅宗,以注重斋僧供佛的梁武帝自然不能领悟,二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达摩知道自己的机缘不在这里,便于一个深夜,悄悄离开了金陵。

 

    当时宝志禅师就在梁武帝宫里,在达摩走后,他来见梁武帝。梁武帝还在生达摩的气,便把与达摩之会告诉了宝志。宝志一听,知道达摩是位高人,便对梁武帝说:“听此人言论,好像不是一个凡人,他可能是来试探陛下禅心的。”

 

    梁武帝仔细一想,觉得宝志说的有理,有些后悔了,想叫人去把达摩追回来。

 

    宝志阻止了,对梁武帝说:“陛下不用了,这样真正神通自在的人,是追不回来的。”话说达摩来到长江边,江水滔滔,不见渡船。达摩折了一根芦苇,化作一叶扁舟,飘至江北。这就是“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来到当时北朝的洛阳一带游历,他看到洛阳城内僧人滔滔善辩、竞逐浮华的现状后,觉得有悖佛理。非常失望的他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4)来到嵩山少林寺五乳峰,选择了一个洞窟,在那里修行,终年面壁而坐,像一尊石雕。也有崇拜者前来向他求法,但都因根机太浅而得不到达摩的许可,失望而去。

 

    达摩提出“理入”和“行入”的修禅方法。“理入”要求去伪归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行入”要求按佛教的某些规定修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他强调“藉教悟宗”,而“教”就是指四卷《楞伽经》,“宗”就是真如实相、第一义谛。一切众生皆具同一真性,不过为客尘烦恼所遮障,不能显示而已——这也是四卷《楞伽经》反复阐明的主旨。

 

    达摩相信师父所言不虚,东土中国有弘兴法门的大气象,不过现在机缘未到。他必须耐心地等待,自有人来接他的衣钵,把“上乘一心之法”的禅宗发扬光大。由于长时间面壁而坐,日光照射着达摩的影子,竟然在石壁上留下了一道印痕。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