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稿

忍辱与教育

时间:2017-08-31    来源:赵朴初研究会 

    清晨,有一位衣着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一番,见到一位出家师父,即问洗手间在何处?那位师父以手指示之,女士头也不抬,便说:“带我去!”等方便回来,恰遇老和尚入大殿,即正面对老和尚说:“你就是广钦?”老和尚点点头。


    “我远远一望,便知道你是广钦,听说你会看相,你看我是谁?”


    “我不知道,我不会看相,你会看相?你看我是谁?”


    “我看你是高僧活佛的脸。”女士答。


    “噢!写在脸上!”


    “你看我像什么?我的命好不好?”女士问。“你的命很好,像有钱人的太太。”“凭什么看?我的脸?我的气质?”女士问。“我由你的衣着。”老和尚答。


    “我的衣着?衣服是外面的东西,怎可凭据?那我这套衣服给你穿,你也变成有钱人的太太!”“出家人不穿俗家衣服。”


    “为什么你不说,我是有钱人家的女儿,而是太太?”
 

    “我看你不像。结过婚没?”


    “我是学生,在德国念书。”女士说。


    “你不像学生的样子,学生应该是像她那样。”老和尚以手指向正在会客室看书的中学生。


    “好!不过老和尚,佛法中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说法,但是空中还有一个妙有。”说完即起座,昂然向门外走去。“噢!你也谈心经?喂!空即妙有,空是………”老和尚语未竟,来客已无踪影。在旁侍候的弟子,见此情状,颇为来客的踞傲而愤愤,就说:“这位小姐真是狂傲,目中无人……”老和尚马上以手制止说:“事情来时,我们依当时的情况,斟酌情势,当面应对,但事境已过,便须放下,若再提起,论是论非,批评好坏,便是造口业,就是我们的过失。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必把它带到我们心里来烦恼。”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上海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