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纪念研究

佛教领袖赵朴初与茗山法师的书香情谊

时间:2016-08-15    来源:赵朴初研究会 

 

  赵朴初与茗山法师都是已故著名的佛教领袖,不仅佛学造诣精深,而且诗词、书法闻名遐迩。朴老被誉为“郭沫若之后的又一书法大家”,而茗山法师则被誉为弘一大师后的又一书法高僧。他们数十年间相互关怀,相互爱护,爱国爱教,为佛教和中华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朴老与茗山法师就曾一起在南京聆听过太虚大师的报告。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身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即邀请茗山法师编写《中国佛教史》,并聘其为中国佛学院助教。1979年11月,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恢复被“文革”破坏的寺庙,朴老第二次亲临镇江焦山视察(1963年他曾陪同日本友人来此)。当他偶然在古树掩映的华严阁下欣逢珍贵的朴树时,茗山法师即兴赋诗一首并书赠赵朴初:“朴老无心逢朴树,茗山会友在名山。因缘时节天然巧,正法重兴住世间。”此诗朴实自然,出神入化地写出了两人的会见,深得朴老的喜爱。此后,朴老又将自己的七律《游焦山壮观亭得句》,书一条幅赠茗老。

 

  在几十年的交往中,身居北京的赵朴初一直同远在江南古城镇江、比他小七岁的茗山法师保持着深厚的友谊。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创办中国佛学院栖霞分院的过程中,他们更是书信不断。朴老每次来信时总是称呼“茗山法师”,自署“赵朴初和南”。学院成立时,他亲任院长并委任茗山法师为第一副院长。

 

  1985年10月,赵朴初陪同时任日中友协会长大西良庆夫人大西真澄来焦山访问,市政府设素宴招待。席间,大西真澄对茗山法师佩戴数十年的一串“星月菩提”佛珠爱慕不已。茗老见状,当即取下赠之。大西真澄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旁的朴老亦很感动。次日,他在苏州亲书:“一串佛珠,千秋友谊,佛在心中,百千万亿”的条幅赠予茗山法师。此事在中日佛教交流中传为美谈。

 

  朴老对茗山法师素来十分赏识,每遇重大佛教交流活动,多委派茗山法师率团出访或接待来访。

 

  上世纪九十年代,茗山法师立下心愿,重建焦山万佛塔。朴老闻讯后,题写“谨当随喜”四字相赠,并题写“万佛塔”匾额。朴老住院疗养期间,还时常请秘书及南京的亲友给茗老打来电话,关心万佛塔的工程进展,并请茗老保重身体。1999年9月11日,荟萃了当代南北书坛名家赵朴初、启功、武中奇、钱绍武、刘俊川等墨迹的万佛塔建成开光,不仅为书法之岛焦山增添了新的内涵,还为万里长江增加了一处不可多得的佳景。

 

  两位老人更是时刻关心社会,爱国爱教,为慈善募捐,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及改革开放的成就。他们自奉甚俭,自律甚严。朴老喜爱茗老的诗书,茗老又钟爱朴老的墨宝。他们的手迹还常常同时出现在名山大川及国内外的寺庙中。朴老更为焦山、为镇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诗书佳作。

 

  2000年5月21日,得知朴老在京逝世,茗山法师悲痛万分。他赴京吊唁,在灵堂看见1996年朴老自书“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魂兮无我,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的临终遗偈,次日即以“秋水鱼踪,长空鸟迹;若问何往?往生净域。觉而不迷,生必有灭,乘愿再来,何须悲泣”的偈语告慰诸弟子。如此相似的吟唱,不仅是两位佛教领袖一生信念、修持和所达到境界的总结,更是这两位慈祥长者恬淡安详的美好心境的流露。

 

  在随后的追思法会上,茗老除以个人名义撰写挽联外,作为副会长的他,还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朴老敬献:

 

  佛哉朴老,夙种慧根,

  宗教领袖,一代伟人。

  爱国爱教,社会适应,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

  福慧双全,人天钦敬,

  舍报安详,位登上品。

  华开见佛,果满成功,

  乘愿再来,普度众生。


Copyright @ 2015-2022 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菩文化
地址:太湖县政协办公楼 电话:0556-4160478 传真:0556-4185622 邮件:zpc4160478@163.com
皖ICP备09026452号-2